在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中,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简称“外教”)来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然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难免会出现一些有趣的沟通小插曲。
这天,某大学的一位外教正在准备一堂生动的英语口语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互动,他计划使用一些道具来辅助教学。外教拿起一张清单,上面写着需要的各种物品:彩色卡片、单词拼图、录音机以及一些小奖品。但是,这些物品并不在他的办公室里,于是他向助教求助。
“助教,请帮我把那些东西拿到教室!”外教用流利但带着浓厚口音的中文说道。助教点头答应,立刻行动起来。可是,问题来了——外教的中文发音有些模糊,再加上助教对这些物品的具体名称也不是特别熟悉,因此在寻找时遇到了困难。
助教回到办公室后,开始逐一核对外教提到的东西。“彩色卡片?是不是那种印有图案的纸片?”助教自言自语道,“单词拼图应该不难找,应该是那种可以拆分组合的小块吧。”至于录音机,助教很快就找到了一台老旧的设备,虽然样式看起来有点过时,但还能正常使用。至于小奖品,助教翻遍了整个储物柜,最后发现了一盒巧克力糖果。
一切准备就绪后,助教将所有物品装进一个大纸袋里,提着它们走向教室。路上,她忍不住好奇地问自己:“外教到底要用这些东西做什么呢?”到了教室门口,助教敲门并推开门,只见外教正站在讲台前微笑着等待。看到助教进来,外教立刻伸出双手接过纸袋,并连声道谢:“Thank you! Thank you!”
接下来,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活跃。外教利用彩色卡片和单词拼图设计了一系列游戏环节,学生们通过拼接单词、描述图片等方式练习口语表达。而那台录音机则被用来播放一段英文歌曲,让大家跟唱模仿发音。至于小奖品,当有学生回答正确问题时,外教就会奖励一颗巧克力,这让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课后,助教忍不住问外教:“您为什么选择这些物品作为教学工具呢?”外教笑着解释说:“我注意到中国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在实际运用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听说能力。”
听完外教的话,助教恍然大悟。她感慨地说:“原来如此!难怪您总是能想出这么有趣的方法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外教听后哈哈大笑:“其实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教学方法也需要因地制宜。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
从那以后,助教对外教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每当外教提出类似“外教要求助教拿什么东西呢”的请求时,她都会认真倾听并仔细确认每一件
物品的细节。因为她知道,每一个小小的道具背后都蕴含着外教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用心良苦的设计。
如今,这位外教已经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的课堂不仅传授了知识,更传递了开放包容的态度。而对于助教来说,每次协助外教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这样的课堂而爱上英语,爱上与世界交流的机会。
“外教要求助教拿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折射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点滴智慧。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合作,才让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